孙中山遗体六次入殓之谜:孙中山为何没能用水晶棺下葬(3)

时间:2020-09-22 08:53编辑:奇闻异事来源:世界之最(www.1357vip.com)当前位置:V眼看世界 > 奇闻异事 > 手机阅读

1927年11月25日深夜(实际是26日凌晨)2时半,守灵人员秘密地将孙中山的遗体从楠木棺(即"第三棺")移入美式棺(即"第一棺"),用棉花药水包裹防腐,藏到碧云寺内东侧水泉院的山洞内,以防不测。

这是孙中山遗体的第三殓。

1928年初夏,张作霖败退东北,于6月4日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;6月7日,守灵人员将孙中山遗体重新移回楠木棺(即"第三棺")。

这是孙中山遗体的第四殓。涉及的两具棺椁均为旧物。

但是,如果仔细琢磨,这段"史实"似乎存有许多问题。

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:守灵人员有无移灵防腐的专业技术能力?

根据有关资料所述,孙中山遗体第一殓时所做的防腐处理方式,是由腿部向血管内注入福尔马林防腐液,并无在棺内灌装福尔马林的记载。可想而知,那美式沉香木棺(即"第一棺")原是普通棺材,不能盛装防腐液;而且遗体将公祭三天让民众瞻仰,若用液体浸泡,难免让瞻仰者心中不适──也许正是由于没有如此处理,才造成遗体变色而不能永久存放。

所以,楠木棺特地配置了铝材内壁,用以盛放福尔马林防腐液而不致泄漏。

但是,福尔马林不仅容易挥发,还有强烈的刺激性,使用起来也很不方便:标本必须全部浸泡在液体中,一旦接触空气,不仅会变色,还将干枯变形。因此,使用福尔马林保存遗体,不仅需要特殊材质的容器,还得由专业医务人员配置操作才行。这样的工作,是军人出身的守灵人员所难以完成的。更不必说"用棉花药水包裹防腐"了──如此处理方式,遗体难免会接触空气,怎能保持原样?

有意思的是,在2001年8月出版的《香山公园志》中,根本没有关于孙中山遗体移藏水泉院的记载。据其所载,1928年前后,的确有军阀意欲毁灵的消息。时任香山慈幼院院长的熊希龄早年曾任北洋政府总理,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,他亲自出面要求张宗昌派一个连的兵力"驻山保卫"。如此一来,张宗昌只有竭力护卫而再不敢毁灵,否则,孙中山灵榇若有闪失,不管是谁的责任,都将由张宗昌承担万世骂名!张宗昌无奈,"特派督战队长康万胜率领军官团来山保卫……孙中山的灵寝才安然无恙。"

可以作为参考的,还有《总理奉安实录》中的一段话:"其时,北平军队揉杂郊外,时有流弹,护灵处主任马副官湘秘密电沪报告,葬事筹备处乃函托叶恭绰、熊希龄、李徵等设法维护,以期安全。"──其中也没有提到移灵隐藏的事情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奇闻异事本月排行

奇闻异事精选

奇闻异事推荐

  • 杀人只为抽取脂肪  秘鲁的这个操作到底

    杀人只为抽取脂肪 秘鲁的这个操作到底

  • 王昭君墓在哪里 为何无人敢挖

    王昭君墓在哪里 为何无人敢挖